宝妈如何通过一元一串卤味抓住创业新风口?
大约 21 小时前
乡恋:他满怀着对儿时家乡的思念之情,独自在外学艺闯荡时,看着乡恋,仿佛一下被带回了那座山,那所房子。
本期匠人满怀着对儿时家乡的思念之情,将对家乡的依恋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上,精心雕琢,耐心制作,名唤“乡恋”,望着作品仿佛一下将人们带回了儿时的那座山、那所房子……
近几年,随着“私人定制”兴起,工匠精神逐渐回归。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真正有内涵、有情怀、有温度,耐用的作品逐渐有了市场。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手工生产者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的回归给制造业吹来一阵清风,给创新乏力的制造业注入新的创新动力。
视频内容由爱合伙认证会员Roger提供,源于微信公众号:初次见(ccj1031)初次见呈现最纯粹的艺术、更精致的生活。
爱合伙聚首十万企业主和创业者,如果您也想将自己的内容出现在爱合伙平台上,欢迎您认证爱合伙,经过认证审核、筛选后,就有机会在爱合伙平台发布,让更多人发现您的项目。
工匠精神的回归,是对品质问题的回应。它不仅是技术上的钻研,也是对人的一种品格要求,只有具备一定的德行和价值观,才会制作出对得起自己和使用者的产品,而不是停留在“够好”了。从使用者的角度看,尊重工匠精神,给予他们应有的回报,宁缺毋滥,才能保证工匠们有动力继续做出改变世界和改变生活的发明。
最近迷倒很多办公室男女的韩剧《太阳的后裔》最后几集里,有一幕第二男女主角坐在一辆车上,两人暧暧昧昧地交谈着,男的突然双手离开驾驶盘在车上按了个键,转身蠢蠢欲动,女的含情脉脉地说:“车子不是为了让你能这么做而这么设计的。”
说着,男女四目交集,汽车方向盘已经无人控制,镜头拉远,车子自动行驶,遇到交通灯自动停下,然后镜头又拉近,男的趋近女的,接下来的画面我就不描述了。韩剧向来很懂得做植入式广告,这一幕成功地让我关注这辆能自动驾驶的汽车是哪个品牌、属于什么型号?它是不是已经进入量产?何时会进入我国的市场、入侵我们的生活?
历史上没有一个时候比这个时代有更多、更快速改变生活的发明,这些发明同时对我们的判断和价值观也起了颠覆性的影响。以自动操控的汽车来说,它可以减少我们对司机的人力需求,据说这些自动驾驶车判断的精准度超过人类,于是我们人类可以把驾驶盘交给科技,自己舒舒服服地坐在旁边打盹,或者像连续剧中的男女主角一样打情骂俏。
把活儿交给了自动化机器,人类空出来的双手和时间还能做什么呢?
身处在这个科技进步,消费世界不断扩大的时代,不能沉溺在拥有科技新品的欢愉中,要有适当的忧患意识,努力地站在创造与生产的那一端,所以近年来前卫一点的思维,都在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而关注国家发展的各国政府,在为未来经济做规划和建设时,追求精专的“工匠精神”,也成了一块重要的基石。
这种精神是人类社会自古存在的,它推动了每个时代的进步,之所以近两年工匠精神强势回归,很大原因是美国作家亚力克·福奇(Alec Foege)写的《工匠精神》(The Tinkerers)这本书。
书中把“工匠精神”视为美国精神之本,作者认为美国的建国之父都是工匠,他们都曾经以工匠的身份改变着美国,改变着整个世界。堪称美国第一位工匠的本杰明· 富兰克林也是美国建国初期的政治家,他是第六任宾夕法尼亚州长。现在人们更熟悉的,是他发明了避雷针。
我们都知道,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从小就爱玩斧头,小时候曾把父亲的樱桃树砍倒,原来他后来专注运河修建工作;美国第三任总统,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杰斐逊发明了坡地犁、旋转椅和通心粉机;第四任总统也是“宪法之父”麦迪逊发明了一个观察地面上生物的内置显微镜手杖。这些领导者的工匠精神也是美国建国精神的一部分,后来的拥有超过1500项专利的发明家爱迪生,就是这股崇尚钻研精神的产物。
东方历史上也有很伟大的工匠,教育部代部长(高等教育及技能)王乙康几个星期前接受《联合早报》专访,以及不久前在国会进行预算案部门拨款辩论时谈到未来技能课题时提到的鲁班,就是东方工匠的翘楚。此外,日本许许多多使生活便利的发明,还有艺术性很高的用品,都是东方工匠钻研的物品。
“工匠”不同于“工人”,工匠有独立的个性,对自己手上做的东西有热忱与责任感,享受精益求精的成果,因此很重视细节,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境界。他们不是“专业人士”,未必毕业自著名的高等学府,他们擅长于把不相关或者不可能的事物融合在一起,创造改变世界的奇迹,所以也有人说工匠具备了冒险力和破坏力。
工匠精神既然古已有之,它是怎么慢慢没落的?这和工业革命带来的量产时代,以及商业和金融业发展有关。当大家享受了发明带来的便利以及创造的财富,剩下的时间就沉迷于赚钱,忽略了创新。这样的赚钱方式,只是社会财富内部转移,不是总体财富的增加,最终是一场零和游戏。
有意思的是,呼唤工匠精神回归,不是一种怀旧的情怀,而是互联网技术和跨境交流、经商和沟通的趋势。互联网打破了过去通过量产制造财富的薄利多销模式,它带来的无疆界沟通,让每一个好点子和产品,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找到青睐者,维护它的价值。
于是,小型创业者有了生存空间,越来越多人组成小作坊式的团队,把概念转变为物品,谁的产品钻研得深、概念好,谁就能在Kickstarter这类的众筹平台上找到全世界愿意付钱的买家。
在鼓励工匠精神的同时,我们的社会也要开始懂得欣赏品质,并尊重品质的价值和价格。十多年前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提出以“够好”(good enough)为核心精神的“破坏性创新”(discruptive innovation),影响了一代的新产品,它通过科技的创新以低价吸引消费群。这种创新方式基本上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受之影响的产品是在现有产品和企业中,寻找可以“小刀锯大树”的机会,用较低的成本开拓新市场。这样的想法在那个时候并没有错,只是等它发挥到了极致,如果没有新技术的投入,终有走到尽头的一天。加上“够好”就行了,对品质的要求也渐渐下降,没有人去从事建设性创新,世界整体的进步终会走到尽头。
工匠精神的回归,是对品质问题的回应。它不仅是技术上的钻研,也是对人的一种品格要求,只有具备一定的德行和价值观,才会制作出对得起自己和使用者的产品,而不是停留在“够好”了。从使用者的角度看,尊重工匠精神,给予他们应有的回报,宁缺毋滥,才能保证工匠们有动力继续做出改变世界和改变生活的发明。
这篇文章一开始提到的自动驾驶汽车,如果真的在我国的路上使用,我衷心希望它背后有一群具备工匠精神的工程师,确保品质和安全。虽然我还是无法想象,把驾驶盘交给机器,让车子在虎口般的马路飞驰时,人类怎能安心地坐在车内谈情说爱的情景。
爱合伙是中国最大的创业者找合伙人社群。己有来自各地各行业70万创业者在爱合伙App注册了创业账号,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寻找创业合伙人。爱合伙通过App和微信社群引导各地用户在线下组织和参加“速配会”面对面进行更直接高效的创业项目交流。